這種病如何診治?重醫(yī)附一院趙渝教授牽頭發(fā)布中國專家共識
慢性靜脈疾病(CVD)
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系統(tǒng)疾病
其會引發(fā)靜脈血液回流障礙
及靜脈高壓狀態(tài)
最終形成肢體水腫
靜脈曲張、皮膚改變等
臨床癥狀和體征為特征的綜合征
值得關注的是
CVD病程較長、癥狀較重
平均發(fā)病年齡為53.4歲
當前我國老年人
CVD總體發(fā)病率升高
病變嚴重程度也明顯加重
下肢靜脈性潰瘍
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
患病率達到3%~5%
困擾老年人的CVD該如何診治?近日,由重醫(yī)附一院血管外科趙渝教授牽頭,劉洪副主任醫(yī)師執(zhí)筆,并聯(lián)合國內多位知名專家,共同發(fā)布了《老年人慢性靜脈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為我國老年人CVD的診治提供了重要參考,旨在提升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趙渝教授介紹,老年人CVD的發(fā)病機制與年輕人群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常伴隨骨骼肌泵功能衰退、血管壁順應性異常等生理變化。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群體的CVD更具復雜性,治療的難度也相應增加。此外,老年患者的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也會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風險。因此,制定專門針對老年人CVD的診治指南尤為迫切。
在這份專家共識中,趙渝教授及其團隊詳細總結了當前老年CVD的流行病學特點、危險因素、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并根據(jù)我國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提出了一系列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上CVD?專家共識指出,CVD危險因素主要涵蓋女性、年齡、肥胖、站立時間過長、陽性家族史等。針對老年人群,高齡是CVD 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老年人群中的多發(fā)病、缺乏運動、營養(yǎng)不良和愈合過程減弱都是CVD 的重要危險因素。
專家共識建議,應對老年人群進行定期的CVD 篩查,特別是具有高風險因素的個體,如有家族史、肥胖或長期久坐習慣的患者。
老年CVD如何治療?趙渝教授介紹,老年CVD的治療不僅需要藥物和物理治療,還應包括個性化的手術治療。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微創(chuàng)手術被視為首選,能夠有效減輕創(chuàng)傷并縮短恢復時間。而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則適用于部分復雜病情的患者,但需要謹慎選擇。
趙渝教授強調,作為CVD的基礎治療之一,壓力治療對于緩解老年患者的水腫、疼痛等癥狀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舒適度和治療的安全性需得到充分考慮,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合并癥情況下,治療方案應更加個性化和精準。
業(yè)內專家認為,通過本次發(fā)布的專家共識,趙渝教授團隊為老年人群體提供了更加科學、規(guī)范的診療指南,推動了老年CVD治療的發(fā)展。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CVD的診療將更加精準和高效,有望極大地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
業(yè)內專家表示,此專家共識不僅對國內老年CVD的診治水平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