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呼吸支持與肺保護性通氣
在危重患者中,重癥呼吸臨床救治和系列研究占有重要地位;而機械通氣是常用的關鍵救治技術之一,機械通氣為危重患者生命支持提供了氧合保障。但是,在機械通氣治療中,面臨患者疾病本身導致的原發(fā)肺損傷,同時也面臨正壓機械通氣帶來的呼吸力學的系列改變,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VILI)。因此,機械通氣中的肺保護一直以來都是臨床應用和研究的重點,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在經歷了60余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循證支持和臨床重視。至今,其核心理念涵蓋了:小潮氣量通氣、限制平臺壓、驅動壓、合適的PEEP等;此外俯臥位通氣、合適的肺復張手法以及對膈肌功能的關注,以及VV-ECMO的開展,進一步拓展了傳統(tǒng)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概念,實現(xiàn)了更個體化、精準化的肺保護性通氣。
科室重癥與呼吸亞專業(yè)團隊走過了近29余年的積淀,擁有先進的智能系列呼吸機、一流規(guī)范的醫(yī)護團隊,長期以來在臨床危重患者救治一線,以指南共識和科室機械通氣規(guī)范為依據(jù),及時個體化運用呼吸力學監(jiān)測(最大吸氣壓、RR、淺快呼吸指數(shù)、ROX、VOX指數(shù),VT-PBW,平臺壓、驅動壓、PEEP滴定、食道壓、跨肺壓、Edwi、床旁肺超聲等)先進技術手段,多種先進機械通氣模式(序貫通氣、ASV、APRV、NAVA通氣等)實施,不斷完善肺保護性通氣,豐富危重患者救治策略。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幾年,肺保護通氣策略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和規(guī)范。年均救治患者1000余人,實施肺保護性策略達80%以上,有效降低了VILI的發(fā)生率,撤機成功率和救治成功率都有了顯著地提高。
利用牽頭的學術平臺、質控中心、適宜技術推廣等多種形式,對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在區(qū)域各危重癥學科的臨床救治中,規(guī)范化實施,同質化管理,顯著提升了區(qū)域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實施的依從性和有效性。同時,申報適宜技術1項、發(fā)表臨床研究文章6篇、申報課題2項、專利轉化1項,年均培養(yǎng)住培學員6名、專培1名,碩博士6名,年均進修醫(yī)生10余名;獲批市衛(wèi)健委ECMO培訓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