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的“殺手”
說起重慶的夏天,大家印象深刻的,除了酷熱,應該還有冰西瓜、冰鎮(zhèn)飲料、冰激凌帶來涼爽感覺。溫馨提醒:大快朵頤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哦!例如,切開的西瓜不要在冰箱內久放,其他食物從冰箱里取出來吃之前也一定要記得清洗干凈!不然,藏在冰箱里的“殺手”就要現(xiàn)身了!
最近兩周,我院連續(xù)接診兩例以頭痛、嘔吐為主訴入院的患者?;颊吣X脊液生化檢查結果提示顱內感染,故送檢腦脊液涂片和培養(yǎng)檢查至我科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患者腦脊液涂片鏡檢可見革蘭陽性短小桿菌,次日腦脊液培養(yǎng)可見:血平板上灰白色β溶血菌落,經MALDI-TOF MS鑒定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臨床診斷為李斯特菌腦膜炎。經詢問病史,兩名患者均有不潔飲食史(食用存放在冰箱里的剩飯剩菜前未充分加熱)。那么,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顱內感染與食用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有什么關系呢?
產單核李斯特菌隸屬于李斯特菌屬,革蘭陽性小桿菌,直或微彎,無芽胞,無莢膜,常呈V形成對排列,偶可見雙球狀。在血瓊脂平板上35°C培養(yǎng)18-24小時,形成較小、圓形、光滑而有狹窄β溶血環(huán)的菌落;培養(yǎng)48小時以上,可出現(xiàn)“車輪狀”菌落。能在4°C下緩慢生長。觸酶、CAMP 試驗陽性,可分解葡萄糖。

產單核李斯特菌形態(tài)
該病在夏、秋兩季發(fā)病率比較高,產單核李斯特菌進入人體后感染者是否得病與感染菌量及宿主的年齡、免疫狀態(tài)等有關,它多侵入血液或入侵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常見的感染類型為血流感染與腦膜腦炎,所以血培養(yǎng)和腦脊液培養(yǎng)是檢測感染的主要方法。主要感染人群為新生兒(≤1月)與孕婦(與孕婦相關的感染約占所有感染人群30.0%),其余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群(≥60y)、細胞免疫受損人群(血液病或HIV感染)、腫瘤患者、器官移植人群、糖尿病人群。上文提到的兩位患者均發(fā)生李斯特菌腦膜炎,其中一位已并發(fā)菌血癥,病情極其危重。
產單核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土壤、水、人和動物糞便中均可存在,該菌能耐高鹽和酸,生命力超強,在4℃冰箱的冷藏條件的環(huán)境中仍可生長繁殖,因而被譽為“冰箱殺手”。很多冷藏食品:牛奶和乳制品、肉類(特別是牛肉)、蔬菜、沙拉、海產品和冰激凌等都能找到李斯特菌,人主要通過食入未充分加熱的食物、鮮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沙拉等而感染,約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因此,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存在母嬰垂直傳染可能,母親血流感染后病原菌經胎盤感染胎兒或新生兒在娩出過程中受產道的病原菌感染(偶見)。
臨床治療李斯特菌病可以單獨用青霉素、氨芐西林或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體外試驗表明,氨基糖苷類能夠提高青霉素對李斯特菌的殺菌能力。李斯特菌對頭孢菌素天然耐藥,對氯霉素、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也有一定的耐藥性,應盡量避免使用。
高溫烹飪食物可殺滅李斯特菌,但隨著飲食習慣逐漸變化,食用生冷及半熟食的人群增多,致使李斯特菌感染率增高。加強妊娠期保健及飲食宣教,遵循WHO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冷藏食物熱透后食用,可以最大程度防范食源性疾病發(fā)生。
1、注意飲食衛(wèi)生,特別是沙拉、涼拌菜、半熟食品、奶制品等,生食食品要特別謹慎。
2、在冰箱保存的食物最好加熱后再食用。李斯特菌不耐熱,55℃加熱30分鐘、60-70℃加熱15-20分鐘均可被殺死。
3、注意保持廚房和冰箱的潔凈,每周要徹底清理一次冰箱,定期消毒。冰箱內的食物要分類存放。生食和熟食、肉類和水果要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
4、從事動物屠宰、食品加工等高危行業(yè)的人群,要注意職業(yè)防護。
5、出現(xiàn)不明原因發(fā)熱時,尤其是孕婦或新生兒,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配合醫(yī)生進行相關檢查,特別是血培養(yǎng),對明確病原的診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撰稿:丁艷輝
審核:夏 云
編輯:梁 濤